文章来源:华表生态资源交易平台 发布时间:2025-09-18 10:11:20 浏览次数:39
当前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下,商办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。市场下行、经济动能不足,企业在寻求生存与发展的道路上艰难探索。与此同时,ESG(环境、社会和公司治理)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热议,其在国内商办行业的应用与发展也备受关注。在此背景下,中海商业副总经理、COOC 中海商务&OFFICEZIP 全球负责人唐安琪指出,当下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,国际层面,中美关系、台海问题、俄乌冲突、中东战争等因素相互交织,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。美联储在四年后重启货币宽松政策,也为经济形势增添了新的变数。国内方面,二三季度GDP增速低于5%,市场体感明显。9月末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救市,央行出台一系列政策,如下调存款准备金率、逆回购和MLF操作利率,以及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等,试图激发居民消费市场活力与信心。然而,整体经济仍处于下行阶段,企业降本后能否重新加杠杆仍存疑虑,商办行业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,压力与挑战更为直接。
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ESG成为讨论的核心焦点。唐安琪表示,尽管不少人认为ESG在市场下行时如同“锦上添花”,可做可不做,但全球数据却呈现出不同态势。截至2023年末,全球有5384家机构签署PRI,资产总规模达121.3万亿美元,ESG投资与影响力持续攀升。随着全球市场变化,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相对稳定,美联储降息促使更多资本流入境内,中国及中概股价值重估,这对ESG实践提出了更高要求,也倒逼国内ESG标准和要求进一步提升。
不同国家和地区对ESG的关注点存在差异。欧洲更注重社会影响,出台多版本规范强化绿色资产管理;美国则更强调资本声音,甚至有观点认为ESG会损害企业利益和养老金安全。而在中国,今年既是ESG概念诞生20周年,也是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第4年,成为推动ESG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关键一年。政策引导下,上市公司积极应对新机遇与挑战,ESG管理有望迎来飞跃式发展,并与国家高质量发展、共同富裕、双碳目标等战略紧密联动。
作为央企,中海商业对ESG的坚持由来已久。唐安琪阐述了坚持做ESG的三大原因:满足客户需求、回应市场期待以及央企的责任担当。房地产行业全周期碳排放占全球近39%,降碳行动意义重大。中海商业不仅自身追求低碳发展,还联合供应商、租户、品牌和小业主等合作伙伴,共同推动绿色发展。目前,中海深圳总部中国海外大厦、明年入市的北京中海金融中心以及2026年入市的上海徐汇3号地,均为国家首批近零碳建筑。
唐安琪强调,ESG不应被视为成本负担,而应融入日常业务工作,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引和风险梳理的工具。对于央企而言,ESG不仅带来内驱、品牌、社会和资本价值,更能直接创造利润。在市场环境不佳时,ESG投资的长期价值和抗风险能力更强,能降低企业尾部风险。疫情期间,ESG评分高的公司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,便是有力证明。
在商业实践中,中海商业通过多个项目和调研数据,展示了ESG策略的有效性和多赢性。碳积分运营体系通过激励客户参与节能减排,取得了显著成效,如5%的主动节能率、70%的客户选择低碳绿色出行等。全国战略租户导入和绿色租约计划使COOC中海商务实现了低碳全链生态管理。今年6月的写字楼项目和租户需求调研显示,超6成客户认为甲级写字楼有绿色认证产品很重要,4成客户希望写字楼具备健康幸福功能,对节能节水设备和政务服务也有较高需求。为此,中海商业推出G-B-C-P一站式服务体系,在成都、昆明、太原和北京建立试点,得到市场认可,太原政企服务平台还获官媒点赞。
在低碳消费领域,中海商业的线上平台发现90%的消费者愿意为可持续消费产品支付溢价,Z世代成为低碳潮流产品消费主力军。商城因此引入多家绿色、潮流、低碳产品,引导消费者构建健康生活方式。此外,智慧碳管理平台通过碳足迹全生命周期捕捉、计量和减排,为商业资产提供低碳解决方案,涵盖设计、建设和运营阶段的不同策略与技术。
展望未来,唐安琪大胆预测,ESG转型下商办资产将呈现更多元、政策支持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发展趋势。她呼吁,在困难与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,企业要坚定初心,坚持长期主义,共同开启商业商办的长青未来。